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而社保则是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基本社会保障。然而,现实中仍存在部分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不交社保的违法行为。面对这种情况,劳动者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获得应有的赔偿呢?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解析。
一、不签劳动合同的赔偿
1.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一规定旨在惩罚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同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赔偿计算方式
双倍工资差额: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例如,若劳动者于2023年1月1日入职,用人单位一直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则自2023年2月1日起,用人单位需支付双倍工资,直至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终止。
最长支付期限:双倍工资差额的支付期限最长不超过十一个月。若用人单位超过一年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则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时不再适用双倍工资差额的规定。
3. 注意事项
时效问题:劳动者主张双倍工资差额的仲裁时效为一年,从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结束之次日开始计算。
举证责任:劳动者需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及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事实,如提供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工作证等证据。
二、不交社保的赔偿
1.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补缴,并可能获得相应的赔偿。
2. 赔偿方式
补缴社保: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补缴未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经济补偿:若因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赔偿损失:若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给劳动者造成损失(如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等),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
3. 注意事项
投诉举报:劳动者可向当地社保部门投诉举报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行为,要求社保部门依法处理。
法律途径:若用人单位拒绝补缴社保或支付赔偿,劳动者可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三、综合建议
增强法律意识:劳动者应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身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及时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保留证据:劳动者应妥善保留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及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相关证据,以便在维权时提供有力支持。
及时维权:若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应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权,避免错过仲裁时效或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