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结束后,用人单位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是明显的违法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一旦结束,用人单位不得再以该理由辞退员工。若遇到此类情况,劳动者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以下是具体维权指南:
一、法律明确禁止试用期后以此为由辞退
试用期结束的法律后果: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考察期,一旦结束,双方进入正式劳动关系阶段。
用人单位不得再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否则构成违法解除。
违法解除的后果:
用人单位需支付赔偿金,通常为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
二、维权策略与步骤
证据收集:保留关键材料
书面文件:劳动合同、转正通知、薪资记录、考勤表等。
沟通记录:与用人单位协商的聊天记录、邮件、通话录音等。
工作成果:能证明工作能力的文件或项目成果。
协商与调解:优先和平解决
协商补偿: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按工作年限×月工资计算,违法解除则双倍赔偿)。
调解申请:通过工会或劳动监察部门调解,降低时间成本。
劳动仲裁:法律途径的核心
申请流程: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申请,提交证据材料。
赔偿计算:
经济补偿:按工作年限×月工资(工作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违法解除赔偿金:经济补偿×2。
时效限制:需在离职后1年内申请仲裁。
诉讼途径:最终保障
若对仲裁结果不满,可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强制执行。
三、赔偿标准示例
工作年限 | 经济补偿 | 违法解除赔偿金 |
---|---|---|
不满6个月 | 半个月工资 | 1个月工资 |
满1年 | 1个月工资 | 2个月工资 |
满2年 | 2个月工资 | 4个月工资 |
用人单位常见违法情形:
试用期结束后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辞退。
未履行法定程序(如提前通知、出具解除证明)。
劳动者应对建议:
拒绝签署不利文件:如用人单位要求签署“自愿离职”协议,应拒绝并要求书面说明辞退理由。
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避免错过仲裁时效或证据不足。
五、结语
试用期结束后被以“不合格”为由辞退,是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应果断维权,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途径争取合法权益。保留证据、了解法律程序是关键,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支持,让法律成为维护自身权益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