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药”火了。先是一部叫《我不是药神》(以下简称为《药神》)的电影引爆,票房持续攀升;紧接着“疫苗”——这种预防人类今后不吃药的“药”重磅来袭。两种“药”,一个能治病、一个预防不了疾病;一个是外国造,一个是中国造,引发了社会公众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人们对电影中主人翁程勇从印度贩卖所谓“假药”导致锒铛入狱深表同情,对国产长生公司疫苗劣质无效和造假深恶痛绝。
电影《我不是药神》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社会中绝大多数公众的态度就是良知,而良知可能盼不来良法,也可能得不到善良执法者的保护。这在公众对两种不同的“药”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药神》中程勇销售的是进口仿造药,该药不但对人体无害,而且对医治白血病有积极疗效,众多病友得到该药如同找到救命稻草,但最终程勇以销售假药罪而被判刑。“真药”何以就变成了法律上的“假药”?因为,我国的刑法和药品管理法存在着问题。我国《刑法》第141条规定: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刑法》将认定假药的范围交给了《药品管理法》,而《药品管理法》第48条第三款第(二)项规定: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通过这两个法条可以得出,所有的进口真药,哪怕药效再好,群众再急需,只要没有政府批准,私下进口销售就构成犯罪。《药神》是电影,用艺术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程勇判刑送交羁押的路上,病友自发送别的场景。那一刻,我们体会到,人情和法律之间的紧张关系,虽然法制最终战胜了人情,法制威严得到彰显,但是影片中一位病友大妈向警官的哭诉令人牵肠心碎:“我病了三年,4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谁家能不遇上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这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们反而认为人情似乎被法制吞噬了。
说完“假药”,再看所谓的“真药”,一个医药上市公司、国内第二大疫苗生产公司生产的狂犬病疫苗不能有效预防狂犬病,生产的儿童疫苗不能产生预防疾病的功效,反而堂而皇之的在社会上横行多年。政府法院早在一年多前就已经知道不合格疫苗的流向并开展处置工作,但“问题疫苗”至今仍在招摇过市,更令人愤慨的是,在此次舆论发酵之前,本该刑事处罚的事情,当地政府只是罚款了事。众多网友直呼:“对造假企业罚他个几十万,来个警告,对造假者获得的利益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其结果是造假愈演愈烈”,“我们的安全保障在哪里?我们现在乞求的就是疫苗没有问题,哪怕无效也无关紧要”。
疫苗(图片来源网络)
一真一假,一轻一重,我们蒙了:法律怎么了?
我们不禁还要接着试想,如今,在众多中国的家长得知疫苗无效后,是否强烈呼吁进口疫苗?如果还有像《药神》中程勇一样的人从国外进口未经官方批准的疫苗销售,是否还要被判处刑罚?
而如今,我们能期待的就是,完善立法和加强执法。法律对“假药”认定范围的不断扩大将伤及无辜,善良公民随时就有可能掉进法律的陷阱里;而以罚代刑、枉法渎职的执法部门和执法者,将使本应受到重罚的造假者继续逍遥法外!指望良知不如指望良法,良法的实现更需要善良执法者去维护、去捍卫。只有普遍的正义观深入法治各个环节的细胞,社会公正才能得到最终实现。